第八屆質量誠信萬里行主題活動在京舉辦!
編者按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委員會 7月26日在京成立。市場監管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蒲淳出席成立大會并講話。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委員會由質量界、新聞界、企業界的知名專家組成。應會員企業建議,我會官網和官微9月16日起開通“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視點”專欄,發布委員會專家觀點,以饗讀者。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委員會呂建軍委員農...
時間:2023-03-16瀏覽:11次
發布時間:2023-02-16 11:06:24
編者按 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委員會 7月26日在京成立。市場監管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蒲淳出席成立大會并講話。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委員會由質量界、新聞界、企業界的知名專家組成。應會員企業建議,我會官網和官微9月16日起開通“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視點”專欄,發布委員會專家觀點,以饗讀者。
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委員會呂建軍委員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是利用信息化與非信息化等技術手段,采集記錄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信息,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強化全過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與風險控制的有效措施。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非常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央一號文件多次強調要針對質量安全問題,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2022年9月2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六次會議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并于2023年1月1日施行,要求相關部門建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目錄制度,對列入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目錄的食用農產品實施追溯管理。
為幫助相關部門科學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目錄,我們于2022年組織開展了多次問卷和訪談調研。調研對象涉及2400多人,其中問卷調研對象包括與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相關的消費者、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人員(簡稱監管者)、流通經營者(簡稱流通經營者)和生產者,訪談對象有行業專家、學者,覆蓋了社會各方面。有關調研分析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根據國內外農產品追溯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我們認為,建立我國農產品追溯目錄,應當綜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情況:一是確屬居民消費量較大、社會關注度比較高的品種。二是應屬于質量安全風險相對較高的品種。三是實踐中該品種的追溯技術比較成熟且應用比較廣泛。四是應當與國外發展經驗對接并同時滿足我國進出口監管需要,可以優先考慮國外已經實施追溯管理的品種。五是要實行“急用先行、分批實施、動態調整”的原則,推動社會優先關注的重點品種實施追溯管理?;谶@些考慮,我們研究列出了目前國內居民消費量較大、安全風險較高的農產品種候選目錄,共有五大類,74個品種,覆蓋了種植業、畜牧業、水產業,三大行業產品分別占比為56.5%、13.5%、30%。
鑒于當前疫控形勢,本次調研主要是以網絡調研為主,電話采訪為輔。網絡調研主要是分享二維碼、提供鏈接的形式。經統計,實際共收到有效問卷2383份。其中消費者997份,占41.8%;監管者1035份,占43.4%;流通經營者66份,占2.8%;生產者285份,占12.0%。訪談調研涉及專家、學者合計60人次以上。
二、主要成果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廣泛認同
從消費來看,可追溯農產品在消費者群體中已有較好的大眾基礎,73.6%消費者知道或者了解可追溯農產品,73.2%認為可追溯農產品具有較好的安全性,51.7%愿意為可追溯農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45.4%明確自己消費過可追溯農產品,93.5%以上支持將部分農產品納入追溯目錄。從監管來看,90.3%監管者認為可追溯農產品具有較好的安全性,96.6%支持將部分農產品列入追溯目錄,農產品追溯得到監管工作人員的認同。從流通經營來看,91.3%流通經營者了解可追溯農產品,65.2%經營過可追溯農產品,78.3%認為可追溯農產品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并且95%以上支持將部分農產品納入追溯目錄。從生產來看,98%生產者了解可追溯農產品,91.1%認為可追溯農產品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并且100%支持將部分農產品納入追溯目錄;同時,在一定的條件下90.2%生產者有生產可追溯農產品意愿;另外,22.6%生產者認為農產品生產過程可能會引起質量安全問題,這已經是一個不低的比例。
(二)各方主體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品種已有一定共識
從農產品分類來看四類調研對象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擔憂:1.消費者:肉類中,64.5%對豬肉表示擔憂(其次雞肉56%、牛肉44.8%和羊肉42.4%);蛋類中,38.5%對雞蛋表示擔憂;奶類中,36.7%擔憂牛奶的質量安全;蔬菜品類中,33.5%擔憂韭菜(其次黃瓜27.4%、豆芽24.1%、豇豆18.7%和芹菜17.4%);水果品類中,21.3%擔憂櫻桃/車厘子(蘋果13.8%);水產品中,則更多擔憂草魚22.5%和鯉魚21.7%等淡水魚;另外,19.7%消費者擔憂茶葉。2.監管者:肉類中,最擔憂雞肉39%和豬肉37.7%(其次牛肉22.5%、羊肉21.8%);蛋類中,40.5%擔憂雞蛋;奶類中,36.5%擔憂牛奶;蔬菜品類中,60.6%擔憂韭菜存在質量安全隱患(其次是豇豆43.9%、芹菜39.2%和豆芽25%);水果品類中,監管者更擔憂葡萄17.1%;水產品中,監管者更擔憂鯉魚14.4%(其次多寶魚13.3%和草魚12.3%);此外,12.5%擔憂茶葉。3.流通經營者:豬肉、牛肉、雞肉、雞蛋、牛奶、韭菜、豇豆、鰱魚和大豆油等農產品易出現質量安全問題。4.生產者:肉類中,78.1%擔憂豬肉質量安全(其次雞肉72.1%、牛肉36.1%);蛋類中,最擔憂雞蛋20.5%;奶類中,40.4%擔憂牛奶;蔬菜品類中,生產者最擔憂豆芽45.8%、韭菜43.8%和豇豆31.6%;水果品類中,生產者最擔憂草莓51.9%、葡萄24.4%。
從列入“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目錄”的角度看,若分批次將農產品列入追溯目錄,第一批次農產品可以給我們最大參考價值。從農產品分類來看,四類調研對象對列入第一批次農產品選擇如下:1.消費者:肉類中,豬肉74%最高(其次牛肉61.5%、雞肉59.2%和羊肉56%);蛋類中,雞蛋61.7%最高;奶類中,牛奶24.6%最高;蔬菜品類中,韭菜31.6%最高(其次芹菜25.4%、豆芽22.9%、黃瓜19.5%和豇豆19.5%);水果品類中,蘋果26.4%最高(其次西瓜22.9%、香蕉22.5%和葡萄22.1%);水產品中,草魚30%最高,鯉魚24.8%次之;而26.8%選擇了茶葉。2.監管者:肉類中,豬肉63.8%最高(其次雞肉51.5%、牛肉43.9%和羊肉41.1%);蛋類中,雞蛋65.2%最高;奶類中,牛奶28.6%最高;蔬菜品類中,韭菜64%最高(其次豇豆52.5%和芹菜50%);水果品類中,葡萄26.1%最高(其次西瓜20.5%和蘋果19.9%);水產品中,草魚26.7%和鯉魚26%被選擇率較高;另外茶葉被選擇率18.7%。3.流通經營者:選擇了豬肉61%、雞蛋35%、牛奶21%、韭菜39%和鰱魚35%等農產品。4.生產者:選擇了豬肉64.7%、雞蛋45%、牛奶31.1%、韭菜17.7%、芹菜12.8%、豇豆12.8%、葡萄18.6%、草魚15.7%和茶葉14.7%。
三、研究結論
絕大部分被調研者都非常關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而將農產品分批次列入“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目錄”也得到了良好反饋,整體來看近95%的調研對象支持將部分農產品納入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目錄。調研結果顯示:豬肉、雞蛋、牛奶(生鮮乳)、韭菜、豇豆、芹菜、葡萄、蘋果、淡水活魚(如草魚、鯉魚等)和茶葉等農產品被選擇率較高,可以為我們進一步的分析提供一定的參考。
綜合訪談調研和專家討論意見,我們獲取了充分建議。鑒于監管工作人員處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第一線,有豐富的相關經驗,我們在優先考慮監管工作人員的調研情況的同時綜合考慮消費者、流通經營者和生產者的調研情況,兼顧農產品的消費量、流通過程、追溯技術和國外的成熟經驗,參照“急用先行、分批實施、動態調整”的原則,可以將豬肉、生鮮乳、“三棵菜(即韭菜、豇豆、芹菜)”等農產品納入第一批次“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目錄”當中,其具體情況如下:
(一)豬肉
目前豬肉存在的質量安全問題較多,除非洲豬瘟疫情和新冠疫情等外部因素對豬肉食品安全和銷售的影響,受利益驅動,無證屠宰、屠宰病死豬、給豬肉注水、不合規使用藥物甚至是違禁藥物等安全問題也頻頻發生。
我國針對生豬質量追溯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并且也具備追溯的相關技術。相關法律法規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召回管理規定》、《動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全國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規范(試行》和《肉類流通追溯體系基本要求》等。追溯相關技術主要有標識編碼技術、標識技術、數據庫技術和信息網絡技術等,在我國均較為成熟。我國2021年修訂并實施的《生豬屠宰管理條例》規定生豬需按規定定點屠宰,定點屠宰過程中需要保留的相關信息,賦能生豬質量追溯的信息收集等環節,生豬追溯具備了技術基礎和實施條件。因此,我國已基本形成了一個涵蓋生豬出生飼養、屠宰加工、銷售各環節信息的追溯技術框架。
目前我國生豬追溯的落實情況不容樂觀,生豬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運行效果綜合評價分數不高,信息收集、信息傳遞、信息獲取、信息流失、追溯信息連續性及追溯信息層次性等指標分數同樣較低。由此可說明盡管我國生豬追溯管理制度比較健全,但制度執行還有待加強。
國外針對生豬質量追溯,已有大量生豬追溯體系運行經驗。歐盟國家的生豬追溯體系建設可為我國提供借鑒。法國豬肉追溯系統要求每只豬從養殖場到屠宰場都要進行系統化的標記,如耳標、文身和電子標識,有關生豬的信息在全過程中隨著豬的轉移而傳遞。丹麥的追溯系統,生豬在從農場轉運到屠宰場之前,都要在每只豬的后臀上用5位數字進行編碼,屠宰后每只豬的胴體都要蓋印歐盟批準的授權號碼。追溯過程中,科學的標記方法和嚴格的信息儲存方式為生豬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提供了支持。
(二)生鮮乳
進入生產加工環節前的生鮮乳是影響乳制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其質量安全曾經引發重大社會問題,如“三鹿奶粉”事件。法律明確規定,嬰幼兒乳制品企業必須要建立乳制品安全可追溯系統,從源頭到零售做到有跡可循。目前,我國主要嬰配奶粉加工企業己基本納入追溯管理,有必要在原料源頭對生鮮乳進行質量安全追溯。
2009年農業農村部啟動全國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計劃,2011年印發了《生鮮乳生產收購記錄和進貨查驗制度》的通知,先后建設完善了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結果上報系統、生鮮乳收購站和運輸車監管系統,初步實現了監測數據的在線上報和生鮮乳收購站、運輸車信息的實時更新和動態化管理等。2016年《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對生鮮乳等農產品統一納入追溯試點工作,2021年《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指出國家追溯平臺優先支持農業農村部認定的“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農產品,以及風險較高的重點農產品,生鮮乳追溯工作得到更多支持。部分省市、大型乳企紛紛結合實際,積極探索生鮮乳收購、運輸環節信息化監控體系建設。例如,2010年12月,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在國內率先啟動“信息田園奶業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保障了生鮮乳收購和運輸環節的信息可查、可視和可追溯;2011年伊利集團對全國2000多輛生鮮乳運輸車全部安裝了“GPS監控系統”,實現了生鮮乳運輸過程的全程無縫監控和可視管理;河北省于2017年啟用“河北省生鮮乳監管日報告平臺”,實現對生鮮乳生產、購銷數量和質量的動態監測和限時追溯;新疆畜牧廳設立了《新疆奶業監管溯源項目》,建立結合互聯網的生鮮乳監管預警機制,確保監管機構能及時介入可能產生事故的生產環節。
從我國生鮮乳流通角度看,我國奶源分布格局相對穩定。奶源分布的集中給相關部門對乳制品追溯平臺的管理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并且乳制品產品的種類比較集中,有了統一的追溯標準,方便了對乳制品生產全流程的管理。
此外,美國、歐盟、日本等國相對健全的乳品乃至整個食品可追溯體系建設的經驗,在橫向上更有廣度,在縱向上更有深度,可為我國乳品可追溯體系的建設提供一些借鑒。
(三)“三棵菜”
“三棵菜”即韭菜、芹菜、豇豆,是居民“菜籃子”中的重要農產品,市場需求量大。但近年來,這些產品頻頻發生超劑量、超范圍使用農藥、盲目用藥,農藥殘留超標等問題?!叭貌恕痹趪鴥攘魍ǚ秶鷱V,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比較突出,社會關注度高,因此有必要對“三棵菜”開展質量安全追溯。
當前,“三棵菜”中,韭菜的追溯管理實踐比較豐富。如山東省“濱州模式”、安丘市“雙證”管理體系、平度市韭菜生產全程可追溯體系等諸多試點成功案例。豇豆追溯體系建設也在持續推進。如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已全面推行豇豆帶承諾達標合格證上市模式。芹菜追溯體系建設相對緩慢,大多數地區及生產商尚未建立成熟的芹菜追溯系統。
2020年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將韭菜、豇豆等蔬菜納入重點品種,要求各地政府調整風險評估重點,組織具有風險評估資質的檢測機構開展專項風險評估,調整農產品生產全過程風險評估重點,找準主要危害因子和關鍵控制點,針對性提出全程管控技術指南。這為開展“三棵菜”質量安全追溯提供了質量檢測與質量監管的基礎條件。
2022年5月,農業農村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食用農產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方案》,嚴格要求韭菜、豇豆、芹菜等11個重點食品的市場準入管理,無法提供可溯源憑證的禁止入場銷售。這為“三棵菜”質量安全信息化追溯提供了政策支持。
當前蔬菜追溯中主要運用技術有二維碼、標簽等,大規模運用“一捆一扎”“一扎一碼”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在不再分裝的情況下,該技術能夠滿足對“三棵菜”開展全程信息化追溯管理的需要。
此外,國外亦有對蔬菜進行食品追溯的成熟體系。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2021年7月根據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FSMA)第204條制定了食品追溯清單,此清單中的食品包含了多種蔬菜,要求對具體產品在各環節的不同追溯數據和元素進行記錄。這為我們開展“三棵菜”追溯管理提供了借鑒。
專家簡介:呂建軍,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工商管理系主任,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產業鏈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農業產業供應鏈分會副會長兼首席專家。主要從事農產品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追溯方面的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村鎮服務業產業升級關鍵技術研究”子課題等課題多項;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七十余篇,其中十七篇被SCI/SSCI收錄。
原文發于2022年6月27日《中國食品安全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編者按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委員會 7月26日在京成立。市場監管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蒲淳出席成立大會并講話。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委員會由質量界、新聞界、企業界的知名專家組成。應會員企業建議,我會官網和官微9月16日起開通“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視點”專欄,發布委員會專家觀點,以饗讀者。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委員會呂建軍委員農...
時間:2023-03-16瀏覽:11次
編者按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委員會 7月26日在京成立。市場監管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蒲淳出席成立大會并講話。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委員會由質量界、新聞界、企業界的知名專家組成。應會員企業建議,我會官網和官微9月16日起開通“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視點”專欄,發布委員會專家觀點,以饗讀者。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委員會呂建軍委員農...
時間:2021-11-11瀏覽:19次
編者按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委員會 7月26日在京成立。市場監管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蒲淳出席成立大會并講話。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委員會由質量界、新聞界、企業界的知名專家組成。應會員企業建議,我會官網和官微9月16日起開通“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視點”專欄,發布委員會專家觀點,以饗讀者。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委員會呂建軍委員農...
時間:2023-03-29瀏覽:24次
編者按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委員會 7月26日在京成立。市場監管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蒲淳出席成立大會并講話。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委員會由質量界、新聞界、企業界的知名專家組成。應會員企業建議,我會官網和官微9月16日起開通“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視點”專欄,發布委員會專家觀點,以饗讀者。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委員會呂建軍委員農...
時間:2023-04-11瀏覽:11次
編者按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委員會 7月26日在京成立。市場監管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蒲淳出席成立大會并講話。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委員會由質量界、新聞界、企業界的知名專家組成。應會員企業建議,我會官網和官微9月16日起開通“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視點”專欄,發布委員會專家觀點,以饗讀者。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委員會呂建軍委員農...
時間:2022-07-26瀏覽:26次